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实践 > 实践日志 >

绘游记——白族异客之剑川木雕篇

发布时间: 2017-07-22 21:31 文字: 杨立涛浏览:

  2017年7月19日早上8点,两个小时后我们将会出现一个无比神奇的地方——白族聚居地大理州剑川县。2017年7月19日早上10点。初遇赵树林大师和他的作品之时,想到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在默默坚持一些事情,为这个世界留下些许美好”。

  赵树林大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剑川木雕的起源与发展及其选材和形式,剑川木雕起源较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其具有浮雕、元雕、线雕、深浮雕、镂空雕、清雕等多种形式,选材优良,包括香榧木、红木等,强调实用性,同时兼具美感,整体来说注重造型、工艺、材质、韵味,具有很高的价值,而其与中华传统木雕的区别则在于更注重实用性与文化在其中的体现,比如佛教文化与本主文化。而对于传承,赵大师认为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剑川木雕也有着在传承上的担忧,因其掌握技艺的难度较高,一般需一年以上才能进行简单雕刻,需二十年左右才能掌握娴熟的技艺,所以,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愿意潜心钻研,扎根木雕行业的人也较少,存在一定程度的传承困难。不过,非遗传承人与政府都在做着努力,包括“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和开设木雕班为青年人和残疾人教授技艺,在努力的推广着剑川木雕。而今剑川木雕的推广不仅仅在文化传承方面起作用,同时,剑川木雕产业从业者在2万人左右,占剑川人口的1/9,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

  随着访谈结束,赵大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一些雕刻作品,并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如何去辨认各种雕刻手法。那一幅又一幅精湛作品,让队友发出了一声声惊叹。尤当赵师傅说到一幅无与伦比的作品出自他的妻子之手,一位无比朴素平凡的妇人。正是这因为存在这样的匠人,才能我们许多的手工艺不至于失传。听多了匠人精神,但只有真正见到时才会为之折服。

  庆幸于与赵师傅的相遇,惊叹于白族匠人的手艺之精,折服于白族人民的热情和执着。一生得此便已够。希望白人能在祖先的土地上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 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