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学工新闻 >

GEO论坛:海洋、陆面水文学、气候变化与大地测量

发布时间: 2018-11-20 12:54 文字: 龚峻仪浏览:

2018年11月9日晚18:30,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楼202会议室,由测绘学院地球物理联合会承办的GEO论坛拉开了序幕。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了霍学深老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海洋、陆面水文学、气候变化与大地测量”的讲座。


晚上6时30分许,讲座正式开始。霍学深老师首先从“气候”这一概念入手,生动地讲解了何为“气候变化”问题。霍老师以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为例,通过展示这两种现象的一般表现形式,以及近五十年来对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观测情况,分析了1998年长江洪水与二者的关系,并补充介绍了1998年地球上其他几大流域受到的影响。通过这些的介绍,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以及气候变化给国家和地区带来的深重影响。

接下来,老师着眼于自己的研究方向,逐步介绍大地测量学在水文研究中的应用。“降雨量、蒸腾量、径流量、水储量...”从这些简单的概念入手,老师快速地帮助大家建立起一套水文循环要素关系图,并广泛地介绍了各种卫星观测手段与水文循环各要素的关系。在这一章节,老师重点用一些巧妙的比喻讲解了用重力卫星测量水储量变化,以及利用GPS的多路径效应研究融雪量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提到了一些技术在研究水文学问题时遇到的困难——例如用InSAR研究海平面的变化时,往往会因为海洋对微波信号的吸收而使研究变得比较困难,因此,目前国际上做这方面研究的团队比较少。

当然,介绍了这么多卫星观测手段,怎能不说一说它们好处都有啥呢?在这一部分,老师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结合了一些利用卫星技术研究水文学问题、海洋问题的实例,以及过去的一些国际热点环境问题展开。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例子,便是海平面上升问题了。在这一阶段,老师展示了国际上大地测量学家的一些研究成果——格林兰岛冰川加速消融,南北极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变化历史观测情况及预测......在这一章节,老师不仅介绍了NASA的实时海平面变化监测数据发布等很有意思的的网站,还向同学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海平面变化观测值为负值?同学们显然没有预料到这个环节,纷纷给出了许多“如果被证实将是伟大的科学大发现”的猜想,现场气氛一度十分愉悦。


在主要内容都介绍完后,老师还放送了一个小彩蛋——介绍了自己去美国求学的见闻。老师通过分享自己读博时的经历,以小见大,简要描绘了美国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并指出目前中国大陆大学教育中,课程考试的要求是非常低的。有志于去海外留学的同学应当及时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多找机会锻炼自己,不应仅仅满足与考试高分,这样出国后才有可能“吃得消”。此外,老师还聊起了自己离开香港,来武汉发展的一些原因,并提到香港学界在相关学科以正演研究为主,正演对于仪器的要求并不很高——于是申报仪器、项目的种种限制对于从事反演研究的人员并不如大陆这边这么友好。老师还提到了武汉大学近年来聘用人才标准的一些更进。通过老师的介绍,大家在科学知识之外,又收获了很多有价值的资讯。


在会后提问环节,有同学问到验潮站等传统的水文测量方法在现今卫星测绘技术兴起之后,在科学研究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以及如何看待当今学术界对于气候变化主要原因是否是人类活动的争论。霍老师表示,传统方法往往只能测量一个点的数据,而卫星技术则可以弥补这一巨大的缺陷。但传统方法测量得到的数据仍然在验证卫星数据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另外,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可以笼统地分为两种思路——一种以近几十年来的对地观测数据为依据;另一种以地质年代为尺度,研究长时间周期下的气候变化。仅仅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两种研究方式得出的结论有所出入是正常的情况,人类目前也不可能利用第一种研究思路实际去观测、验证几万年尺度下气候的变化。因此,气候变化原因的主因,目前仅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解决的问题。

文字:龚峻仪

 图片:谭理 

校对:彭宏睿

责任编辑: 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