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学工新闻 >

黄土绘就延安景,赤心照耀珞珈情 ——“黄土砖”实践队走进革命老区,学习延安精神

发布时间: 2019-07-28 22:25 文字: 新闻传媒中心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什么是延安精神、为什么要弘扬延安精神、怎样弘扬延安精神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城精神永驻,纪念馆品读历史

7月23日,黄土砖实践队满怀热情,开启了延安的红色之旅,用真诚的心去感受革命代代相传的不竭动力,聆听前辈们的奋斗史实,感悟光辉岁月遗留下的痕迹。

第一站我们前往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大门两侧“延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圣地”、“陕甘宁边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的浮雕长卷让怀古之情悠然而生。馆内记叙了从红军长征到解放胜利,再现当年的红火岁月。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时代精神。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每个延安精神都有它特有的科学含义,在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下,最终升华成如今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当这句话出现在记录的结尾,我们仿佛突破历史的限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回顾悠悠历史,惊叹他们脚下积累的丰功伟绩堆积出如今的大延安。

走访红色基地,探索革命旧址

随后,我们前往了杨家岭、王家坪和枣园革命旧址,参观革命领导人的旧居,最质朴的生活本真、最严苛的生存条件、最严谨的生活态度,领导人民在艰苦岁月里夜以继日地奋斗,这种燃烧在革命背后的璀璨精神,让我们无比向往。

实践队跟随讲解人员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旧居,领略伟人风采。云霞片片著华裳,浸透和风漫野香。

彭德怀同志的住所门前,周恩来总理亲手栽种的丁香树下,我们没能闻见花香,却意外遇到了一位少年讲解员。在他的讲解下,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少奇同志在枣园的事迹。惊讶于少年渊博的革命知识以及面对陌生人时的气定神闲、侃侃而谈,实践队成员在讲解完毕之后对他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久置的家具落尘了,辍耕的田园生杂草了,照片发黄了,书页卷折了,可是,院里总会有新芽生长,屋檐下依然有高昂的红歌响起,呼应着这山前山后的点点红色之星。

敬老院欢语连篇,乘凉亭歌声齐天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七十年前有一群怀着满腔热血的有志青年,要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如今他们已是耄耋之年。或许是战乱的减少,他们慢慢淡出了历史的舞台724日,实践队的成员前往延安八一敬老院,探望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红军们。队员提着新鲜的水果,亲切地坐在老人们身旁,拉拉家常,谈谈人生,从战火纷飞的慌乱,到坚守阵地的英勇,到迎接胜利的喜悦,到如今逐渐回归平淡。他们的身上有着无限的故事,有些会眉飞色舞地高谈阔论,眼中透露出神圣的光芒;有些静静地看着我们,满脸慈祥。

同样在敬老院参观的还有西南医科大学的同学,黄土砖实践队的成员们和他们一起,为乘凉亭下的老人们唱起红歌。歌声嘹亮,同学们激扬勃发,唱出了时代的《团结就是力量》,让《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在敬老院不绝如缕。老人们合着节奏拍手,甚至跟着轻声歌唱。在老人们的挥手致意下,结束了敬老院的行程.

即使走出了院子,我们依稀会想起老人们唱歌时脸上洋溢的自豪,那是属于他们时代的自豪,是属于红军、属于历史的自豪!硝烟已远,英雄迟暮,但我们理应铭记于心中。在追寻中国梦,强军梦的路上,老兵的付出不可或缺。探望革命老兵不仅是缅怀历史,更是激励青年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精神薪火相传,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结语

两天的红色专访,让每位实践队的成员心中充满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展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实践队的同学相信,只要坚持在革命的征程上学习、前进,一定会带着赤城之心,让学术的思维更加跳跃,让浮躁的内心逐渐沉稳,让自己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奋斗道路上大放异彩。这次的红色专题暂时落下帷幕,但同时也为之后的扶贫探索和专业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