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学工新闻 >

博闻“墙志”实践队7月28日日志

发布时间: 2019-07-30 20:49 文字: 新闻传媒中心浏览:

7月28日 星期 多云转晴

早上七点半左右,小队成员在贾西地铁站顺利集合,向南京明城墙中华门进发。

上午八时许,当转乘的公交车穿过一个巨大的城门洞后,中华门的局部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宏伟且古朴,在车水马龙中静默伫立。我们很快进入了中华门内部,其独特的构造让我们依稀能看到战争的影子:中华门共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呈“目”字形结构,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包铁门、千斤闸。即使那些据推测有近两千公斤的千斤闸现在已不能再见,但那些深入城墙的闸槽仍在诉说着这座堡垒往日的坚固。

随后,我们登上城墙,想要一眺中华门的全景。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城砖上都刻有产地、烧造者姓名、监造者姓名等信息,例如有“武昌府提调……”等字样。我们之前就对南京明城墙墙砖上有字一事有所耳闻,这更提起了我们的兴趣。在主楼中层的藏兵洞内,我们发现了名为“匠心之作”的城砖科普展览,其从制造工艺、产地来源、问责制度等角度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示一块南京明城墙墙砖的前世今生。最令我们感慨的,就是“物勒工名”板块。其介绍了南京城墙砖文上的生产责任制系统,造砖涉及的各阶层人员都印于砖上,最多达十一级。此举有效加强了制砖工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城砖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极高质量水准,从而也让今天的我们还能看到其往日的模样。这其中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精细操作”“严格要求”等内容都与我们此次实践的主题目的相合——以更完善的标准要求自我,使我们的测绘工作质量更高、精度更优。

在乘坐观光车游览了近八公里长的城墙后,我们依依告别了中华门。站在稍远处再看,我们于感叹“中华门接碧云穹,烟雨六朝帝业功”之外,却也品味到这座古城楼的气质已由昔日的杀伐变为现今的平和,它更多地承担起了旅游文化、历史教育的功能,我们的祖国已强大到不再需要劳烦它来御敌。中华门也终可歇息,于古城中淡看人间。

午饭后,我们小队分做两路,一路回到民宿稍作休息,另一路前往古鸡鸣寺意图通过向六根清净的佛祖诉说而解决个人情感缺失问题——尽管我本人只是去为家人祈求平安健康的。古寺里的清净氛围似乎确有消暑之功效,即使佛堂中并无空调,我们暗嗅兰芷芬芳,心中倒也平静,登山敬香,拜佛下山,很是轻快。

下午三时许,小队所有人终于又全都重新聚在了民宿,想必不少人心中又充满了对明天,可能出现的美妙姻缘的期待吧。

祝好。


记录人:於亮

日期:2019-7-28



责任编辑: 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