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成长园地 > 事务百科 >

大学生防骗攻略

发布时间: 2012-11-27 08:57 文字: 浏览:

    近期武汉高校里的诈骗案时常发生,很多学生上当受骗。学校保卫部起草了一份《防骗全攻略》,希望同学们仔细阅读,防范未然。

近几年来,虽然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不法分子诈骗手段不断更新,诈骗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施以种种利诱,不断得手。根据统计,当前各种骗术约有150余种,而针对高校师生的主要集中在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和街头诈骗三大类,其中,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远程、非接触式诈骗尤为突出。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和街头诈骗三大类27种比较典型和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要点进行归纳,再次提醒广大师生,凡陌生人无论以任何理由、以任何方式要求转帐汇款,坚决做到不信、不理、不转、不汇;网上购物需谨慎,尽量选择货到付款方式;不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轻信道听途说的各类信息。尽管骗子行骗手段繁多,但大家只要牢固树立防诈骗意识,三思而行,就能够避免上当受骗。 
(一)电信诈骗 
随着通信业的迅猛发展,借助手机和固定电话实施诈骗的手法不断翻新。骗子使用任意显号软件或其他相关技术,可以任意改变受害者的电话来电显示,蒙骗受害人,诱骗受害人向骗子的帐户汇转资金实施诈骗。 
手法1:假冒司法机关人员行骗 
冒充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来电任意显示技术,假冒其电话或短信,以涉嫌诈骗、洗钱等理由,谎称因办案需要,要求事主将钱转至所谓“安全帐号”。 
防范要点 
1.司法机关不会以电话、短信方式告知当事人涉嫌某种犯罪,更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帐号要求其转入钱款。 
2.通过114查询台查询该“办案单位”电话,询问有无此事件,千万不要拨打“办案人员”提供的电话号码。 
手法2:谎称“邮包涉毒”行骗 
犯罪嫌疑人通常先冒充邮局人员给市民发短信谎称有邮包,且邮包内物品与毒贩子或犯罪案件有关,并提供所谓公安局的号码让市民报警。市民拨打该号码之后,骗子又以要求协助破案为由继续以银行人员身份要求事主将钱转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号,事主在恐慌心理的支配下失去判断,完全听从犯罪嫌疑人的操控,将钱转出。 
案例:某高校学生梁某某在某日下午13时左右接到一个自称上海第一中级法院的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他们在办理一起贩毒案件,有人冒用梁某某的身份在武汉开办了一张交通银行卡,卡内资金涉及贩毒资金,要扣除其银行卡内的资金,并把电话转到武汉江濮派出所,一个自称陈强的警察让梁某某在电话里报案,所以梁就信以为真。他们又让梁某某重新办一张建设银行账户,要其把她原来的农行卡里的9200元钱取出存入新的建行卡内。后梁某某听信所谓“执法人员”的警告,到校外门口旁边的农业银行将钱取出,然后到校外的一家建设银行里办理建设银行卡(62270012161101xxxxx)。这其中电话一直未断,他们继续让梁某在自动存款机上将钱再转入他们给的“安全账户”­­——(6227003324860092414),梁某按他们要求就把钱转进去了。 
  
防范要点 
1.公安机关办案有严格的办案程序,不可能通过电话进行简单操作,希望广大市民在收到类似短信时及时打110报警。 
2.切不可拨打对方告知的所谓“客服电话”,更不要将钱转入对方告知的帐户。 
手法3:谎称银行卡透支行骗 
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向当事人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短信,称其身份证被人利用,在外地办理了信用卡,并高额消费,严重透支。详情请联系XXX电话。当事人一旦电话“垂询”,多名骗子便分别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为当事人提供服务。只要确定其卡上存有大量资金,便“忠告”当事人将钱转到骗子提供的银行帐户,骗取当事人钱财。 
案例:某高校学生詹某某在某日下午15时,在宿舍接到一个录音电话,对方告诉其是重庆渝中区公安局的陈警官,电话号码023-63843355,一个女主任的手机号码:15221814217,说其有一张刑事传票,编号为1078,(其内容为其在重庆工商银行透支了10000多元),并称其涉嫌毒品案件,要查一下他的账户,同时要求其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詹某就按照对方的提示要求,把自己网上开户的中国银行的银行卡(456351080003242xxxx)账号信息、账户密码及动态口令告诉他们,还按照对方要求,在校外银行的柜台上将银行账户内的港币换成人民币。被害人詹某某由于害怕自己银行账户内的资金安全出问题,就听信了对方的谎言,被犯罪分子任意摆布,将自己网上银行账户的信息悉数告诉了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后詹某觉得不对劲,大约20时左右回到宿舍上网查询,结果发现他账户上的人民币22232元被网上转账到对方的账号(6013823600025611210),才发现自己被骗。 
防范要点 
1.收到银行卡消费透支或被盗用信息时,万勿仓促转款。 
2.直接到银行查询或拨打银行专用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手法4:谎称购车退税行骗 
冒充税务人员,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防范要点 
1.国家目前未出台购车退税政策。 
2.凡声称购车退税,均为诈骗。 
手法5:冒充熟人行骗 
打电话给当事人,冒充其同学、同乡、朋友等,或故弄玄虚,让当事人猜其是谁。当事人一旦以为是多年未见的同乡好友,对方就称其在外地因嫖娼、赌博等违法行为受到处罚,或编造发生交通事故、家人住院等需要帮助的谎言,请求当事人向指定帐户汇款,实施诈骗。 
案例:刘小姐在单位中用手机接到了一个男子的电话,这个操南方口音的男子问刘小姐的第一句话就是:“猜猜我是谁?”刘小姐满头雾水,问道你找谁?那个男子仍然继续问刘小姐:你猜猜我是谁。刘小姐听到南方口音,觉得似乎是几年前在南方上大学时班级里的福建同学小宋,就随口说道:你是宋XX?对方赶忙接到说我就是宋XX,你最近怎么样。双方聊了一会就挂了电话。大约一个小时候,“小宋”给刘小姐来了个电话,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就要来吉林市了,刘小姐赶紧接了电话。可是,电话那边的老同学“小宋”说道:“老同学,我在长吉高速这边车出事情了,我现在在医院,你能给我汇点钱吗,我把卡号告诉你”。乐于助人的刘小姐听说老同学除了事情,赶紧向“小宋”给的那个卡号汇了5000元钱。可是,汇完钱,刘小姐给“小宋”打电话时,对方却关机了。 
防范要点 
1.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时,不要随便泄漏自己信息。 
2.接到所谓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的电话或短信,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和相关事件;在没有弄清对方到底是谁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汇款。 
手法6:谎称电话欠费行骗 
冒充电信工作人员,声称当事人电话欠费,要求其提供帐号、密码或将资金转到指定帐户。 
案例:某市周某接到一陌生女子的电话,称其座机欠费,并称有人用其身份证信息在福州五一南路开通了一部座机及一张招商银行银行卡,并且该账户涉及一起260万元的诈骗案,后该女子便将电话为其转到自称是福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陈科长”处,该科长称其身份信息可能被盗取,以安全保护为由,让周某某将自己银行卡内的钱转到四张指定的账户进行监管。共计被骗人民币60余万元。 
  
防范要点 
1.切勿匆忙转款。 
2.电话是否欠费,是否需要将钱转到指定帐号,拨打电信部门专用服务热线查询核实。 
手法7:谎称无抵押贷款行骗 
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散布免担保贷款信息,当事人与之联系,便会告知贷款必须预先支付保证金或者部分利息,同时要求当事人办理一张银行卡,存入金额不等的“风险金”,并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以证明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最后将事主的钱从卡中转出。 
防范要点 
1.无抵押贷款,风险极大,切勿相信陌生人为自己承担风险。 
2.办理贷款业务,请到银行或有资质的机构办理。 
手法8:谎称中奖行骗 
冒充某公司,通过邮件、电话、短信群发等途径向当事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当事人拨通电话后,骗子通过“核实身份确认中奖”的手段,要求当事人缴纳“公证费、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一系列费用进行诈骗。 
防范要点 
1.切勿贪图小利而受违法短信的诱惑。 
2.所有要求先缴纳所谓“公证费、手续费、保证金、税费”而后寄大奖的作法,均是骗局。 
手法9:谎称帐号变更行骗 
以短信群发的方式,声称帐号已变更,请将款打到新的帐号。 
防范要点: 
1.凡是陌生人电话、短信,凡要求转账、汇款,都要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联系进行核实。 
2.未经核实前,切勿图方便将资金转入陌生帐户。 
手法10:打告急电话行骗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得知被骗对象及家人电话后,编造种种理由,让一方关掉电话,或让另一骗子长时间与该电话通话。与此同时,以当事人出车祸、意外受伤等理由,打电话给另一当事人,要求速往某医院、某学校、某单位帐户汇医疗费。当事人一时无法核实情况真伪,往往上当。 
案例:受害人姚某接到电话,其女儿(在校大学生)因急性胃出血急需动手术,让姚的家长立即往农行卡(卡号为:955998200691540669419、户名为泉州市第二医院的“陈国英”)存钱救急,随后姚某两次向该卡存入28000元人民币,打通女儿打电话时方知被骗,卡内的28000元已被领取。 
防范要点 
1.凡要求汇钱的陌生电话,一律提高警惕。 
2.汇款前,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核实家人情况。 
手法11:谎称医保卡出现问题行骗 
冒充公安局或医保中心工作人员,拨打事主家中的座机电话,以事主医保卡或账号出现问题、个人信息泄露以及告知事主的医保卡在某地大量购买药品有套现嫌疑为名,称事主涉嫌洗钱,以对事主个人财产账户进行保护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骗子指定帐户。 
防范要点 
1.对此类电话不予理会。 
2.如有疑问,拨打114询问医保中心服务热线查询核实。 
  
(二)网络诈骗 
目前,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交易的人越来越多,但网络交易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大大小小的网络“陷阱”。 
手法1:盗用QQ号截取视频图像诈骗 
从网上购买伪装为QQ空间的木马病毒,吸引群里好友进行视频聊天,并让对方进入已植入木马病毒的QQ空间,以此盗取对方的QQ号和密码,并录取对方的视频。之后,登录对方的QQ号,与对方QQ群里的好友聊天,通过播放事先录取的视频,让对方相信是在与好友本人聊天,再以各种理由让对方往指定的帐户内汇钱,达到骗取他人钱财的目的。 
案例:某校学生小刘在宿舍上网,登陆QQ后发现在国外留学的好友也在网上,于是就主动跟好友聊起天来,聊了一会儿,“好友”把视频打开了,小刘一看就是好友的影像,但此时视频马上就关闭了,“好友”接着说,自己的哥哥在生意上有点麻烦今天急需用钱,让小刘先给他哥哥汇款三千元。小刘想也没想,就赶紧去银行办理了汇款业务,汇完款后小刘给好友打了电话,好友说什么钱呀,小刘说你不是让我给你哥哥汇款三千元吗?这时她才发现被骗了。 
  
防范要点 
1.汇款前一定与好友及好友的家人或同事电话联系,确认好友需要帮助。 
2.网上系统要经常升级、维护、杀毒,防止他人设置木马病毒。 
3.切勿将本人证件号码、帐号、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通过邮箱、QQ网上传递。 
4.QQ密码设置成8位数以上,或数字与字母相结合。 
5.QQ密码被盗后,要及时通知QQ网友。 
6.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 
手法2:利用网络购物行骗 
冒充销售低价物品的购物网站,将低价商品放在购物网站出售,并在出售商品旁设置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链接图标,当事人点击该图标时,其实进入了假冒的银行网页,骗子此时借机盗取当事人的网银帐号和密码,然后将卡内现金盗走。 
案例:某校文科院系的大二学生小A最近是“背”了点。在一次网络购物中,他被整整骗去了5000元。回忆受骗过程,小A满是痛苦:在点开了某网站卖家给的链接后,他进入了一个类似“工行网上银行”的网站,当按要求输入自己的卡号和密码时,页面却弹出“对不起,您的操作已超时,请返回重新支付!”的提示。于是他重复刷新,反复输入口令和密码,而实际上,他每输入一次,卖家就会从卡上划走1000元,最后,整整5000元便不知不觉地流走了。 
防范要点 
1.到正规网站购物。 
2.采用支付宝、货到付款方式付款。 
3.付款前,要对网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分析辨别,对不熟悉的网站不轻易与其交易。 
手法3:利用网络购票行骗 
设立虚假售票网站,以极低价格,销售所谓的飞机票、火车票,骗取网民购票款。 
随着人们春节前出行升温和学校寒假,网上购票因其快捷、便利和价格便宜等优势逐渐赢得人们的青睐,此时,骗子也瞅准了网络购票“大行其道”。经过调查发现,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受到高等教育的网民最容易受到此类不法侵害,尤以在校大学生最多。 
主要形式如下: 
(1)收订金、保证金——网络购票时,骗子要求事主先付一定数额的订金或保证金后才给票,然后利用事主急于拿到票的迫切心理以种种理由诱使事主追加订金或保证金。 
(2)约见汇款——事主通过网上购票时,骗子一方面假意约见事主在某地见面给票,另一方面又要求事主的朋友在银行门口等待,一接到事主电话就马上汇款。此时,骗子便通过“来电任意显软件”冒充事主给其朋友打电话让其汇款,利用事主尚未与朋友进行联系的时间差骗取汇款。 
案例:由于最近火车票的“一票难求”,李先生在网上订购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与卖方联系后,卖车人让李先生在银行门口等他,让李先生的朋友去某地点见面取票,并要求该朋友与另一位火车站买票的工作人员联系不许挂电话,致使李先生无法与其朋友取得联系,后卖车人通过“来电任意显”的科技手段给李先生(显示的是李先生朋友的手机号码)打电话称票已取到,让李先生马上到银行付款,待李先生汇款后,重新联系上朋友,朋友说在见面地点根本就没见到人,更别说火车票了,这时,他们才发觉上当了。 
  
防范要点 
1.仔细辨别网站真伪,对折扣过大的售票信息提高警惕。 
2.到相关部门指定的网站或有资质、有代理资格的正规票务代理机构购票。 
3.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经确定拿到正规机票或其他车票后,预付款才打到对方的账户。 
手法4:网络荐股行骗 
使用虚假网站,声称掌握股市内幕信息或庄家动态,可以推荐牛股,赚取高额利润。一旦股民相信并与之联系,再以佣金、服务费或加入学习班等方式,骗取股民资金。 
防范要点 
1.凡以入会、提成为名,为股民提供优质股票信息的公司和网站,均属非法。 
2.凡有正当、绝密的发财渠道,陌生人一定不会与广大股民分享。 
3.凡要股民先掏钱后提供牛股信息的,一定是骗子。 
手法5:谎称网络中奖行骗 
骗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发布中奖提示信息。一旦当事人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骗子便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当事人汇款。 
案例:王先生在家上QQ时,屏幕上弹出一条中奖信息,提示王先生的QQ号码中了二等奖,奖金58000元和一部“三星”牌笔记本电脑,王先生喜出望外,想都没想就按网上留下的电话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要求王先生在得到奖品之前必须先汇1580邮费,王先生马上照办,对方又要求汇3880元保证金,王先生再次照办,对方再次要求汇7760元的个人所得税,王先生接着照办,对方最后要求还得再汇6000元的无线上网费,王先生汇完钱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这时他才发觉自己被骗了。 
防范要点 
1.登录QQ或打开邮箱时,见到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千万不要相信。 
2.不要按照所谓的咨询电话或网页进行查证。 
3.任何需要预付保证金、所得税的中奖信息,均为骗局。 
手法6:谎称免息贷款行骗 
以能够提供免息贷款或无抵押贷款为诱饵,骗取某些急需资金周转的生意人的信任,一旦当事人与其联系,骗子就以贷款为由,要求事主按设定格式,输入个人或公司资料、帐户信息等等,当贷款方在电脑上输入自己信息时,骗子能通过相关软件获取当事人的帐号和密码信息,转走对方资金。 
防范要点 
1.无抵押贷款,风险极大,切勿相信陌生人为自己承担风险。 
2.免息贷款等同于天上掉馅饼,但天上绝对没有馅饼掉下来。 
3.办理贷款业务,请到银行或有资质的机构办理。 
手法7:谎称投资返利行骗 
在网站上进行虚假宣传,以投资高额返利、推荐会员可获奖等为诱饵,吸引公众资金。一旦得手,马上关闭网站。 
防范要点 
1.将钱交给他人打理之前,务必多花一些时间,考察对方的可信度。 
2.理财有风险,谁保证只有高额利润而没有风险,谁就居心叵测,必须提防。 
手法8:吸纳会员行骗 
骗子多在一些普通网站上链接六合彩赌博网站或淫秽色情网站,引诱网民点击进入,并以此吸引网民成为会员,交纳注册费(通常以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一旦注册成功即被扣掉手机费10-60元不等)。好奇的网民交钱后,或因种种原因不能成为会员而上当;或成为普通会员后,又被引诱继续交费,成为VIP会员。 
防范要点 
1.参与六合彩赌博,属违法行为。 
2.拒绝不良诱惑,浏览色情网络,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诱发其他犯罪。 
  
(三)街头诈骗 
街头诈骗不断翻新花样,我们根据警方近一段时期破获的街头诈骗案件,公布此类诈骗的8种主要手法,请广大师生做好防范。 
手法1:明借实骗行骗 
冒充台湾人、港商或外地人向行人借银行卡转账,骗取卡上钱款;或者以其他理由,向行人借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物品,骗取财物。 
防范要点 
1.注意防范故意接近你的陌生人。 
2.不要随便将银行卡借给陌生人使用。 
3.若将手机、电脑借给陌生人使用,一定要在一旁看管自己的物品。 
手法2:丢钱包行骗 
在路边、商场等公共场合,有意让事主看到有人遗失“钱包”或“钱物”,然后以“见者有份”为名,诱骗事主进入圈套,然后实施调包等方法,骗取受害人财物。 
防范要点 
1.碰到陌生人捡到钱财并要与自己分享,切莫贪心。 
2.发现陌生人提出与自己在偏僻处分钱财时,立即报警。 
手法3:借“名医”招牌行骗 
此类骗局多发生在医院门口,团伙作案。通常而言,一个骗子向前来医院看病的患者打听“哪里有名医?”恰巧,某“患者”听到此言,并说自己正在去“名医”家的路上。在两个骗子的忽悠下,真正的患者不明就里,一同前往“名医”处。第三个骗子充当包医百病的名医,收取高昂的“治疗费”与“药费”。 
防范要点 
1.谨防医托,看病请到正规医院。 
2.举一反三,提防另一类“和尚”、“道士”等所谓“大师”打着“行医”、“消灾”的幌子行骗。 
手法4:换汇行骗 
有一人作案或团伙作案两种手法。一人作案时,往往称朋友出车祸、突然生病急需用钱,愿低价换汇。团伙作案时,多采用街头诉苦、拉人低价换汇、银行工作人员验币的手法。事实上,街头诉苦的、拉客的,以及所谓的银行工作人员,均是骗子。他们手中所谓的美元或英镑,多是作废的秘鲁币或假钞。 
防范要点 
1.私下倒卖外币是违法行为,外币兑换应在指定银行办理。 
2.街头换汇,定是骗局,不要上当。 
手法5:设赌行骗 
在街头、旅馆、长途汽车等公共场所,以扑克、象棋、铁瓜子、套红蓝铅笔等手段设局,故意露出破绽,利用人们的赌博心理行骗。这种骗术,往往有同伙“做笼子”配合。 
防范要点 
1.对于街头陌生人提出涉及钱财的所谓娱乐活动切勿参加。 
2.看见身边的路人轻易赢钱,切勿相信。 
3.“赢钱”的路人,永远是骗子的同伙。 
手法6:谎称中奖行骗 
骗子通常选择公共场合作案,中奖道具多以易拉罐、电话卡为主。骗子以自己是外地人,兑奖不方便为由,表示愿低价出售中奖物,勾起围观者贪便宜的心理;另外几名同伙或相互竞价,或相互凑钱,引诱围观者参入其中,待围观者一旦掏出钱来,行骗者立即溜之大吉。 
防范要点 
1.骗子的道具千变万化,经常推陈出新。 
2.不贪便宜就不会上当。 
手法7:高薪招聘行骗 
在人流密集场合或网络张贴高薪聘工广告,以及优待遇吸引求职者,骗取当事人报名费后,往往以体检、培训等多种方式,继续行骗,然后以各种不同理由,将报名者刷掉。 
案例:某高校学生李某浏览招聘网页时,发现一条招工信息称天津机场招聘机务后勤、安检员等职位,待遇优厚。于是,李某记下电话,与联系人“王老师”取得联系。“王老师”称其能通过关系为他办理天津机场正式工作,但需交运作费8万元。为取信于人,“王老师”先后为李某介绍了所谓的北京机场航空就业办的“侯主任”、天津机场人事部的“邵主任”,并帮其进行“面试”、“体检”。“侯主任”与李某见面后,承诺为他安排机场机务后勤岗位,“王老师”要求李某交3万元定金,李某从红桥区某银行给他们汇款。2009年12月,“王老师”通知李某准备上岗,李某填写表格后,又让其慢慢等待。随后,“王老师”给李某拨打电话,称其已把3万元转交给“侯主任”,由“侯主任”负责安排工作。李某与“侯主任”联系,之后,发现“王老师”、“侯主任”的手机关闭,才知上当受骗,急忙报警。 
  
防范要点 
1.工种待遇明显高于同行的,需提高警惕。 
2.以种种名义要求报名者交费的,多为骗局。 
手法8:推销或收费行骗 
通常以各种身份上门推销、上门检测服务或上门收费为借口,要么使受骗人觉得有利可图,要么让受骗人觉得方便省事,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此类案件多发生于学生公寓和职工家庭。 
防范要点 
不要贪图便宜和试图谋利,也不能图省事。 

责任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