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通知公告 > 科技实践 >

武汉大学赴云南省楚雄市关于优化教育资源调研7月18日日志

发布时间: 2011-07-22 22:02 文字: 浏览:

    清早和煦的阳光把我们叫醒,少了份武汉的燥热,多了丝乡间的恬静。

    今天去的是楚雄云龙中学,才在车上,教育局黄老师就和我们介绍说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学校。教育部部长曾两度来到云龙中学,召开勤工俭学的大会,这也是全国勤工俭学的教育基地。

    还不到学校,就远远的看到一个鱼塘,鱼塘旁边是一个蔬菜瓜果基地。进入学校大门,引入眼帘的是邓小平的几大题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之前访问的学校不同,我们没有先去参观教学楼和校舍,而是直接进入了勤工俭学基地。真正进入基地,才发现我们在公路上远远看到的基地还不止全部。基地分3个园区,每个园区有两层,每个园区每一层都有独自的特色。

    进入第一个园区——养猪场,进门见到一位穿着朴素的农村妇女,她挑着扁担,带着个小孩,经打听才知道原来她是学校的老师,放假了学生回去她来基地了帮帮忙。回想前一天在子午中心小学校长跟我们说的农村学校教职工编制不足,人手总是不够。今天才真正实际体会到了农村教师的艰辛。

    走进猪场内门,引入眼帘的是这样一个台阶,老师问我们这是干什么的。沙海龙同学说这是停放自行车的,杨海琼说这是晾东西的。老师微笑的摇摇头,告诉我们,这是把猪赶上卡车的台阶,刘凯兴致勃勃的走了一走。老师向我们介绍说,这个勤工俭学基地里的东西多数是学生打理,收获的东西多少提供给食堂,免费给学生们吃,还有部分卖出去,获得的收益也补贴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理基地,既获得了锻炼,又增长了知识,还可以吃到自己亲手种植打理的食物,大家的热情都比较高。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蔬菜基地和鱼塘,大家不禁感慨,我们初中小学时没感受过劳动,而这里的孩子,不仅认真学习,而且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劳动不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他们学习的一部分。

   

走出基地,在教学楼的后面我们发现一大群人在合影,校负责人向我们介绍说,那是云龙中学24班的同学在聚会,他们是1987年的校友。大家由衷的感叹,这是何等深厚感情才能让他们20多年又聚到一块。我们调研的课题是教育资源,这个时候我才感受到感情是一种资源,只有在一个团结和谐的学校,才能建立这样的感情。

    在和负责人的座谈中他向我们介绍说,这些年政府对学校的支持加大了好多,云龙中学前几年才从现在的云龙中心小学那搬过来,不仅配备了多媒体,机房的较先进的设备,还吸收了一群年轻的高学历的老师,教学成绩越发增高。附近村里的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很支持,经常和学校联系,关心学生的成绩。

    老师自豪的向我们介绍说:“我们学校最大的特色大家也都看到了,就是勤工俭学基地。这不仅仅是云南省的,而且是全中国的示范基地。我们的学生真的很优秀,他们家庭情况确实不好,但他们很有志气。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环境学习,作为老师,我很敬佩他们。”老师的一席话同样也引发了我们的共鸣。

    走在幽静的校园里,心境也慢慢的改变。教育资源或许层面上是硬件和软件的统一,但今天的走访才懂得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考虑,最珍贵的资源是学生。最合理的优化资源是调动学生,创造资源。

   

责任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