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实践 > 实践日志 >

绘游记——“测天地绘未来”实践队实践日志

发布时间: 2018-07-14 22:16 文字: 测天地绘未来赴上浏览:


2018713日 晴

 

今天上午,上海的太阳依然火辣。我们“测天地,绘未来”赴上海暑期实践队前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进行学习交流。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简称上海天文台,成立于1962年,其前身是1872年建立的徐家汇天文台和1900年建立的佘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包括徐家汇园区和佘山科技园区两个部分,徐家汇为总部。天文观测台站位于上海松江佘山地区。 设有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星系和宇宙学研究中心、射电天文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光学天文技术研究室、时间频率技术研究室5个研究部门。





恰逢上海天文台于7月9日-7月14日举办2018空间对地观测及全球变化研讨会暨暑期学校,在天文台李进老师的邀请下,我们实践队的成员也加入了此次研讨会。李进老师给我们每位成员发放了挂牌、服装,还有天文台的午餐券和晚餐券。挂上暑期学校成员的挂牌,我们同原来的成员一同进入报告厅进行学习。



       今天上午的课程是台湾中研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前任所长赵丰博士的《地球物理学中的趣闻妙事》。赵丰博士以科学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发掘看似荒诞的神话故事中所反映的特殊天文现象。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赵丰博士对“后羿射日”的解读:赵丰博士以1994年休梅克-列维彗星被吸入木星引发木星巨大风暴和tonguska大爆炸所产生的类似太阳的光芒进行合理猜测,认为后羿射日的传说是古人对类似彗星撞地球事件的描述。赵丰博士的讲述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一个个神话故事仿佛都变成了真实的天文现象,浮现在我们眼前。




上午的课程结束后,我们同暑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天文台食堂二层共进午餐。中午稍事休息后,就开始了下午的课程。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空间中心的高级研究员陈剑利博士向大家讲授《如何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陈剑利博士认为,当前中国不缺乏高素质人才,但是缺乏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才。做科研的人,一定要有“passion”,要将团队协作和个人能力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辨别能力。当前中国的科研面临着许多压力,同时也存在许多机会,我们应该主动去把握机会,独立主动地去思考。





经过今天在天文台的学习,我们对测绘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明天,我们将继续同上海天文台2018空间对地观测及全球变化研讨会暨暑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基地。对于佘山之行,我们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 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