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学工新闻 >

极地测绘之父,报告感动新生

发布时间: 2007-10-24 18:50 文字: 测绘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新闻部浏览:

10237点,中国“极地测绘之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在测绘大楼二楼报告厅为我们举行了一次讲座。

鄂栋臣是中国著名极地测绘领域开创者与学术带头人。他到过南极6次,北极4次,他笑谈地球分为7大洲,4大洋,去过六大洲的人倒是不少,可去过七大洲的就不多了;“别人都是从飞机上看四大洋,我可是横跨四大洋啊……”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就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图的测定者、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南极湾的命名者,他也是将中国测绘标志埋设在北极点的第一人。

讲座上,他给我们观看了一系列的极地图片,其中有一张是199644在北极时拍的,只见他手拿五星红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说,当时非常激动,立即在地轴端点拿出五星红旗。当时,去了十个中国人,其中9个是香港人,他是代表中国大陆去的。他说:“那时,相聚在北极,我高兴得围着地球跑了好几圈——只有在这里,我才可以啊”幽默风趣的话语引起掌声阵阵。他给我们介绍说,到了极地,时间观念、空间观念都会发生变化,那里太阳要么就绕着你的头转,要么就干脆躲起来,什么朝起夕降,东升西落都不对了。虽然这样,但他说,有时候可以看到其他地方没有的奇观——极光,五彩缤纷,像无数绸缎在飘扬,非常壮观。

然后,他又给我们介绍了极地独有的丰富资源,尤其是动物。当谈到企鹅时,他很开心,说它们非常可爱,有一次,他们去南极考察,船还没靠岸,一大群企鹅排成一排,翘首观望——好似在欢迎他们的到来。“企鹅这种动物是通人性的,他们对人类活动很感兴趣……”他说。当考察人员在打钻时,一大群企鹅会来围观,人走以后,他们还要围过去看个究竟。还有海豹,傻呼呼的,睡在沙滩上,人用脚踢它都不动。在南极,钓鱼不叫钓鱼——叫提鱼,那边的鱼几个世纪以来没上过人类的当,所以,饵一下去它们就上钩了。同学们一阵笑声之后,都陷入了沉思……

鄂教授还跟我们讲,南极如今面临着两大问题:科学问题和主权问题。科学问题分一个主题——温室效应,二大谜——臭氧洞、冰下湖,以及三个热点。两极环境气候相当恶劣,素有“寒极”“风极”“白色沙漠”之称。“那里,最低温度可达零下89.3度,眼睫毛都结冰了,呵气可成冰啊,那开水从高处倒下来,都成一条条冰棱了”极地考察,具有它的特殊性,高风险、高难度、高投入,他说,当时自己45岁,去南极,是非常危险,别人都劝他别去,这么大年纪了,何必把一把老骨头甩到南极去呢。他说:“我要为国家南极考察作贡献。”

 

教授说,这里面还有一个国家权益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考察。他说,100多年以来,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上,已存在的10000多个被命名的南极地名中,找不出一个是中国人命名的。然而,从1984年开始,这一历史空白结束了。他与同事在南极现场绘制的一张南极地图上,命名了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此后10多年,他先后主持命名了300多个中国南极地名,并获得国际承认和公布。他自豪的说,我们测绘这个专业是很重要的,在哪儿建站,土地所有问题,我们都起决定作用,当时国家领导就说“你们测绘到哪里,我们国家的主权就到哪里啊”,看着他自豪的神情,我们禁不住一阵感动,掌声不自觉地响起。老教授不仅在学术上让人佩服,他的爱国情怀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年轻一代。他说,我们武测人要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作贡献,中国人走向南极也是为祖国争光的需要:一个理想+两种精神——顽强拼搏、勇于献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作为一名中国人,他为祖国争得了权益;作为一名武大人,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作为一个武测人,他给我们留下了学术上和精神上的无限宝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 admin